【东西视记】百年船政: 法国工程师日意格先生的中国情怀 Diner-conference sur Prosper Giquel

日意格(Giquel Prosper-Marie,1835-1886)先生身著黄马褂

5月6日晚,受巴黎综合理工学院中国校友会理事长 郑坂邀请,和原法国交通部总工程师 罗天诺 Michel Rostagnat先生在巴黎综合理工校友之家,共同主持了法国工程师 日意格 Prosper Giquel先生和福建船政学堂历史交流晚餐会。晚会中方主持人为 倪金城先生

日意格 Giquel先生和福建船政学堂历史交流晚餐会

罗天诺 Michel Rostagnat先生和倪金城先生主持

原法国交通部总工程师 罗天诺 Michel Rostagnat 先生

前“中国旅法工程师协会”主席 倪金城先生

这是一个 150年前感人的故事,这里和大家分享科技日报对此次活动的报道,以及新华每日电讯以”百年船政文化遗产,见证中法文明交流天涯若比邻”为题对 日意格先生的详细报道

身著黄马褂的 日意格(Giquel Prosper-Marie,1835-1886)先生

日意格是位法国军官和工程师,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随法国舰队来华。他通晓中文,知识渊博,为人谦和,与中国官员沟通融洽,在与清军共同围剿太平军的联合行动中表现突出,获得了浙江巡抚左宗棠的重视和信任,也成为林则徐女婿沈葆桢的好友。他曾被聘任福州船政正监督,帮助中国创建第一个现代造船厂,造出了中国第一艘千吨级轮船“万年清”号。他被清政府赏赐一品提督衔,在中国为了梦想和事业而付诸一生

 

 

注:法语歌曲是“像你那样”(Comme toi)。这是以色列歌唱家的翻唱版

 

巴黎综合理工学院校友会举办日意格先生和福建船政学堂历史交流会

科技日报记者 李宏策

5月6日,在习近平主席抵达法国进行正式国事访问之际,巴黎综合理工学院中国校友会(X-Chine)在巴黎综合理工学院海洋校友分会(X-Mer)以及福建船政文化研究院的大力支持下,于当地时间5月6日晚上在巴黎综合理工校友之家 Maison des polytecniciens 举办了关于福建船政文化和 日意格 Prosper Giquel先生历史的晚餐交流会。日意格先生的后代 潘然菲 Arnaud de Panafieu先生和毕生致力于日意格研究的汉学家 魏延年 René Vienet 先生出席。

习近平主席于5月5日在法国《费加罗报》发表了题为《传承中法建交精神 共促世界和平发展》的署名文章,其中开门见山提及“150多年前,法国人士曾经参与建设中国福建船政和福建船政学堂,法国最早接受中国公派留法学生”。

毕生致力于日意格研究的汉学家魏延年先生

日意格先生的后代潘然菲先生向嘉宾介绍家族历史

魏延年先生与潘然菲先生

在当天晚上的活动上,来自法国国立桥路学校、国立巴黎高等矿业学院、国立高等先进技术学院、巴黎政治学院、巴黎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法兰西人文科学院、法国国家海军博物馆等高等教育和文化机构的六十余位中法人士参与了此次交流活动。上述的高等学府中,大多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就接收来自福建船政的中国学子,其中包括陈季同、马建忠、魏瀚等知名校友。

巴黎综合理工学院校友、原法国交通部总工程师 罗天诺 Michel Rostagnat先生和法国总理府顾问、西南大学法国校友会会长 倪金城先生共同主持此次晚餐交流会。

活动在福建船政文化管理委员会主任刘江远博士的视频贺词中开幕。他热烈欢迎法国各界人士去福州参观访问,共同了解福建船政学堂这个具有象征意义的、150多年前中法教育科技合作的示范成果。接着,巴黎综合理工学院海洋校友分会会长 罗比拉德 Dominique de Robillard先生也通过视频致辞介绍了巴黎综合理工学院与海洋以及船舶工程领域的紧密联系,对深入了解法国人日意格先生协助中国创建福建船政的历史表达了浓厚兴趣。

晚餐会上,潘然菲先生和魏延年先生生动而细致地讲解了日意格与福建船政的历史渊源,在场来宾无不对这段尚未被大众熟知的历史所触动和深深吸引。潘然菲先生和魏延年先生表达了希望建立“日意格之友协会”的愿望。“日意格之友协会”旨在汇聚福建船政教官和校友的后人,并通过这一平台让两国的更多民众了解日意格以及福建船政这段重要的中法友谊与科教合作的历史,进一步增进两国民间交流交往。“日意格之友协会”将在巴黎综合理工学院中国校友会会长郑坂博士以及魏瀚将军的后人魏晖先生等的协助下于近日正式注册成立。

当晚,巴黎综合理工学院前校长毕奥 Jacques Biot先生、巴黎综合理工学院前总监德迈 Yves Demay将军、法国国立桥路学校档案馆馆长拉考特女士、法国国家海军博物馆馆长索尔斯 Anne Belaud-de Saulce女士、巴黎东方语言文化学院基金会主席阿德瓦尼 Philippe Advani先生、法国著名导演马拉泰尔 Jacques Malaterre先生等法国知名人士也出席了此次活动,并与参会嘉宾们进行了深入而热烈的交流。

(图片来源:巴黎综合理工学院中国校友会)

 

百年船政文化遗产,见证中法文明交流“天涯若比邻”

新华每日电讯 2024-05-08 07:30 北京

“中国近代历史中的船政精英人物,居然有法国人。”5月6日上午,位于福建马尾的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迎来一批外国友人,他们来自法国驻广州总领事馆。当看到博物馆里一尊法国面孔塑像,他们无不感到惊奇。

一位法国人,何以被铭记在中国船政历史中?

船政,是中国近代史上不可磨灭的篇章,在福州马江之畔留下珍贵的工业和文化遗产。马尾被称为近代中国海军的摇篮,也是近代工业、教育的发祥地之一,见证着近代中国探索自强之计、复兴之路的奋进历程。

立在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里的唯一一尊外国人塑像,是10年前中法建交50周年之际,由法国驻华大使馆赠送给福州市政府的普罗斯佩·日意格塑像,以纪念这位对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法国人。

来源:5月7日《新华每日电讯》

日意格1835年出生在法国西北部小城洛里昂,1857年作为法国海军军官来华。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急需壮大海防力量。身负军务要职的左宗棠邀请日意格促成中法两国合作,帮助中国建设一所海军兵工厂。

1866年,时任闽浙总督的左宗棠获准在马尾设立“总理船政事务衙门”,聘请日意格担任正监督,轰轰烈烈地开展一系列富国强兵活动。从船政创办伊始至1874年,日意格履行合约,共督造兵、商轮船15艘,其中包括中国第一艘千吨级蒸汽动力轮船“万年清”。

“船政‘师夷长技’突破诸多技术壁垒,就是通过日意格牵线,将西方的军事科技、工业科技,从万里之外的欧洲带到了马尾。”马尾船政文化研究会会长陈悦认为,现代意义上的中法两国交往,可以说始于马尾船政。

彼时,中法之间的文明交流互鉴不止于技术,对近现代中国的政治、军事、教育、科技、外交、思想文化等领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2月12日,游客在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福建船政建筑为主体打造的中国船政文化城核心区游玩。新华社记者林善传摄

福建船政创办的同时,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海军学校——福建船政学堂成立。船政史研究专家林樱尧在修订船政史料时,看到日意格笔下的船政印象,以较大篇幅记述了船政学堂的办学情况。

日意格以授课语种分类,将专业分为“法语学校”和“英语学校”。前者又细分为造船学校、设计学校和学徒学校。船政文献中则以“前学堂”“绘事院”和“艺圃”为相对应校名。

“从专业设置、科目分类、教与学的环节过程,到对学生考核、对学业及能力点评,日意格都事无巨细地指导。”林樱尧说,船政学堂还有一批来自法国、英国的外籍教员,为中国近代化人才培养作出积极贡献。

日意格在一份1873年呈送给船政大臣沈葆桢的报告中提到:如果中国海军当局并不马上需要这批年轻人服役,应当可以派遣其中一部分去欧洲深造,不但对他们个人,而且对国家都很有益处。

1877年,福建船政学堂派出了第一批留学生赴法国、英国学习,由日意格担任留学生“洋监督”。其中,被派往法国的18名留学生,都是船政学堂制造专业的优秀毕业生,他们在巴黎矿务学校及自由政治学院等学习深造。

“在法国得到的训练,不仅在造船技术,也在工业的方方面面。”法国汉学家巴斯蒂研究发现,这些留学生完成学业后,日意格还将他们中的几位又送到欧洲其他国家的船厂和兵工厂,学习考察全新的生产方式。

“这些留法学生后来成为中国近代第一批舰船设计的总工程师,是近代中国工业化建设中的一批精英力量。”陈悦说,这批人当中也出现了中法文化交流的使者如陈季同先生,他们赴法探索科技救国路的同时,也意识到中国文化不能故步自封,要走向世界。

1884年,福建船政留法学人陈季同将自己的多次讲座结集为《中国人自画像》在巴黎出版,一时间轰动法国。此后,他又继续创作出版《中国人的戏剧》《中国人的快乐》《吾国》等,并被译成英、德、意、丹麦等多种文字,多次再版。陈季同竭力推介和赞美中华文化,被誉为“中学西渐第一人”。

在日意格的日记里可以看到,他和这些留法学生建立了超越国界的师生情谊。在与船政的合同期满后,日意格曾计划再赴中国,并梦想着再次为中国打造一支全新的海上舰队,但不幸的是,1886年他在法国戛纳与世长辞。

这段中法友谊的佳话在100年之后,又续写出新的篇章。

20世纪80年代,法国学者魏延年在“老乡”日意格所著的《自〈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以来的法国对华政策》中了解到船政学堂,打开了一段尘封在法国的船政文化史,从此也与船政结下不解之缘。

“我很好奇大洋彼岸的船政学堂是什么模样,为什么法国人会在中国教书?”魏延年开始搜寻和研究船政文化在法国的踪迹,并完成了日意格日记全文的梳理。2006年,魏延年如愿来到福州,被位于福州马尾的百年船厂所震撼。

2016年,《一个法国人的中国梦》展览在船政学堂内展出。这是魏延年历时10年在全世界搜集的福建船政资料,他希望为人们讲述:在遥远的19世纪,一位高明远识的法国人在中国为了梦想和事业付诸一生的故事。

近20年来,魏延年十几次来中国探访船政旧址。他和日意格后人策划,在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在日意格的故乡法国洛里昂举办展览,向法国人讲述日意格的生平以及他与船政的故事。

年届八旬的魏延年延续着日意格的“中国梦”,也继续为中法友谊长存接力奔走。

“船政的故事没有停留在历史,在当代仍然熠熠生辉,还有很多人在传承和弘扬它,通过展览和交流互鉴,让船政的故事被更多人知晓,让中法两国的友谊更加深远。”福建船政文化管委会主任刘江远说。

回看历史,船政在中西方文明交流互鉴下,诞生了很多个“第一”:第一个现代化新式学堂、第一所用西语授课的学校、第一部法国小说中译本《茶花女》在这里完成……船政成为中法关系的重要纽带,也承载着中国联通世界的故事。

如今,联结中西的船政文化仍在进行着跨越时空的对话。

远在法国的汉学家从历史文献中,找到一批中国船政学子寄送日意格的个人照片和信件,向世人讲述100多年前这段情真意切的中法师生情谊。

福州马尾的船政旧址经过数年修复后,让尘封的历史重焕光彩,在最新推出的历史舞台剧《最忆船政》中,日意格为船政学堂呕心沥血的场景,也得以再现。

 

Check Also 推荐文章

【东西视记】“法国宋画特展”及浙江省委书记巴黎行 Zhejiang delegation a Paris

注:如果网络质量不是特别好,照片下载可能需要一点“缓冲”时间。照片比较多 Avec à sa tête le secrétaire général du PCC ...